紅木家具傳統用材(三)——失落的紫酸枝
2018-12-25 作者:曹經緯 瀏覽:76666 來源:中國紅木藝術家具網
摘要
紫酸枝也是紅木家具傳統用材中的一種,和前文介紹過的泰國紅木,印度紅木都稱之為老紅木,歷來價格不菲。它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認知的樹種巴里黃檀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不過傳統紅木家具上所用材均為底色帶有濃郁的紫色調,伴以細密的白絲薄壁組織花紋,故又稱之紫酸枝,當然酸枝的叫法源于廣東,江浙一帶統一以紅木稱之。
紫酸枝底色干凈顏色絳紫,較為規整的黑筋和細密的白絲鸂鶒紋是其識別要點,木質細膩不干不裂,管孔稀見。在現行國標中巴里黃檀被歸于紅酸枝木類與泰國紅木的樹種交趾黃檀歸屬同類,可見兩者確有相近之處。廣東又有花酸枝等稱謂。
在史料的記載中常以越南名錦萊出現,這說明對紫酸枝的應用古已有之,是長期以來可以穩定供給的木材資源。到了傳統紅木家具時代更是主力用材之一,直至今日這種紅酸枝家具仍然是紅木家具市場上最常見的品種之一。
提到巴里黃檀就不得不提奧氏黃檀,這兩個樹種自被大家認識起就一直互相糾纏不清,花酸枝本是奧氏黃檀的稱呼,后又有白酸枝的叫法,后又演變成巴里黃檀為花酸枝,奧氏黃檀是白酸枝,糾纏不清因地不同。
他們的糾纏不清還因為他們木材結構的高度相似,早期木材鑒定人員以木射線的寬窄來區分兩者,木射線兩列細胞組成則為奧氏黃檀,三列細胞則為巴里黃檀,但隨著不同地區的大量進口,這一曾經的鐵律輕易被顛覆,確信是奧氏黃檀樹種的樹木也被測出三列射線,巴里黃檀同樣可以測出兩列,甚至同一塊木材不同部位測出不同的結果。于是我們得出結論原來的寬窄木射線結論僅僅只是因為固定的木材出產地所形成的特征,這是產地的特征而非木材的特征,一旦這個產地不再進口木材,換了另一個產地,這些經驗就被顛覆了。
有學者提出在國際上巴里黃檀已被合并進奧氏黃檀被認為同一樹種這一觀點已被廣泛接受,僅有少數幾個原產國家不曾認可。這一學術結論或多或少的終結了兩者的爭端,從植物學的角度兩者可以合二為一來看了。但是反過來我們也可以發現,通過這樣植物學的合并形成的大樹種概念,其在不同地域生長環境下,同一樹種的木材會有相當大的差別。
而我們今天介紹的紫酸枝無疑就是特定地域的特定木材,或許早年的砍伐已讓這片林區禁止砍伐,或是已經砍伐殆盡了,多少年后的今天我們已經難再睹他當年的容貌,甚至連名字都作了古,曾經的紫酸枝就這樣失落在了歷史的塵埃中。

掃一掃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