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錯”工藝簡介
2018-07-26 作者: 瀏覽:50613 來源:中國紅木藝術家具網
摘要
我們在一些出土文物青銅器中的各種器皿、車馬器具及兵器等實物身上,通常能夠看到用“金銀錯”工藝打造出的各種精美的裝飾圖案,令人贊不絕口,那么什么是“金銀錯”工藝?它起源于哪里?這種工藝主要應用在哪些方面?下面,和小編一起了解下“金銀錯”工藝的相關知識。
一、什么是“金銀錯”工藝?與“金鑲玉”工藝有什么不同?
單從字面上理解,“金和銀”,我們都不陌生,但“錯”是什么意思呢?據《說文解字》中對“錯”字的解釋是:“錯,金涂也,從‘金’聲”。清代文字訓詁學家段玉裁注釋說:“錯,俗作涂,又作措,謂以金措其上也”。所以,“金銀錯”從廣義上來理解,就是凡是在器物上布置金銀圖案的,都可以叫"金銀錯“。
它的表現手法較為獨特,先在器物表面上繪出精美圖案,然后依圖案之形鏨出槽溝,用純金或純銀,拉成細絲或者壓制成薄片,再將這些細絲或薄片嵌入圖案中,打磨平整,拋光磨亮。
“金銀錯”工藝不同于“金鑲玉”工藝,“金鑲玉”工藝是以金銀為載體,用爪齒鑲嵌法或包邊鑲嵌法將玉固定在其表面,或以玉為主體將金銀鑲嵌在玉的外表。兩種工藝之間的根本區別就是被鑲嵌物體的固定方法不同。金鑲玉工藝是采用焊接、爪齒、包邊等方法將被鑲嵌物體固定并凸出在表面,該工藝在金銀器加工行業及首飾加工行業里應用比較廣泛,是與金銀錯工藝截然不同的兩種加工工藝。
二、”金銀錯“工藝起源于哪里?
“金銀錯”工藝的起源,目前還沒有相關資料。從出土文物來看,這種工藝最早始見于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上。
三、“金銀錯”工藝主要用在哪些方面?在做工工藝上有哪些講究?
金銀錯工藝也稱作嵌絲工藝,在青銅器、玉器、木雕等行業都有使用,主要是紋飾圖案的表現。
在做工工藝上,要求非常精致,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對圖案線條的藝術要求極高,二是對紋飾也是特別講究。
金銀錯工藝在玉器行業俗稱壓絲工藝,多見于清代乾隆年間。清代乾隆年間由“痕都斯坦”進貢清廷的玉器中有很多金銀錯嵌寶石玉器。這些器形獨特別致,造型與做工或是紋飾圖案都具有濃厚的伊斯蘭風格。按照伊斯蘭教規,建筑物只可用植物圖案和古蘭經文作為裝飾圖案。因此,所有圖案主體都為莨苕紋或鐵線蓮、菊花等植物。除嵌有精美的金銀絲外,還嵌有各色寶石及玻璃,充分體現了玉、金銀、寶石相組合后產生的無限美感。
金銀錯器皿用絲一般都用圓絲,無論是金絲或者銀絲,一則色正,二則較軟易壓。器皿上使用的金或銀絲要根據玉器的料色、器皿的價值、器皿的造型而定。一般來講用和田玉高檔子料、白玉、羊脂玉制作的作品用金絲或用金片,黃白相映,給人以高雅富貴之風、富麗堂皇之韻。在青玉、墨玉、碧玉中采用錯銀或鈀金紋飾,給觀者以端莊華貴、古拙雅潔之匠意。
玉石溫潤的光澤與黃金耀眼的金屬光澤相映生輝,更是絢麗多彩。碧玉、墨玉主體色調深,配以銀絲及不透明寶石,更顯穩重端莊。在碧綠色、墨色的器物上嵌以銀白色紋飾,形成一種強烈的色差感覺,猶如夜幕中的繁星,格外耀眼,使紋飾更為突出清秀。
金銀錯對圖案線條的藝術要求極高,這是中西文化合璧在玉器上的直觀表達,圖案的民族風格要濃郁、藝術水準要高,線條如同繪畫的畫筆,要活潑流暢、剛柔并濟、形神兼備。藝術風格要靠精湛的工藝來完成,金銀錯的粗細要一致,開鑿精度要求極高,否則金銀線條無法鑲嵌,或者失去線條律動的美感。
金銀錯的紋飾特別講究。莨苕紋是一種植物圖案,既富含生命的活力又有流暢的動感,以金枝金葉、天然的紅藍寶石鑲嵌其中,堪為絕品。
金銀錯嵌寶石工藝制作難度極大,工藝要求極精,圖案線條要流暢、粗細一致、開槽準確,否則金絲無法嵌入。即使勉強嵌入也不牢固,尤其是金片、金絲相組合圖案及紋飾繁密,弧線集中圖案,開槽精度要求更為嚴格,制作難度更大。因為金銀錯工藝的金、銀絲全部是打、壓嵌入器物表面,不能用任何粘貼劑,所以既要圖案線條流暢,又要開槽精度準確、鑲嵌平整、對絲無痕,加工制作的難度可想而知,一道工序有誤,都不可能完成。
在玉器上嵌寶石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膠粘,寶石周圍沒有黃金加固。一種是鑲嵌,以打壓寶石周圍的黃金,產生彭脹固定寶石。現在用的做法是用管子打坑,鉆坑先做好和寶石體積相等的鉆管,不用劃陰溝線,即直接下鉆,在寶石處鉆坑。最后用寶石試一試,不合適或修寶石或修鉆坑,使之一致起來。在嵌寶石時一定要掌握鉆坑的深度,必須使寶石鑲進去后要牢固,要以器面平整為準,達到工藝美、視覺美的效果。
在薄胎器物上鑲嵌更是萬分危險,開槽略有不慎即可磨漏,打壓金絲、金片力度略大,器物易碎裂。在薄胎器皿的口邊處內外相同的紋樣制作中,要嚴格把握好紋飾的一致性,不允許有分毫差別,否則器皿在光線的映照下內外圖案不一致而且十分混亂。這也是錯金銀紋飾的一個關鍵的技術環節,也是代表金銀錯超凡技術水準的一個重要標志。
一件精美的薄胎金銀錯嵌寶石玉器是很難制作成功的,制作者須具有玉器加工、金銀鑲嵌兩種高超技藝方能完成。所以在浩瀚的玉器產品中很難見到幾件金銀錯玉器。
希望“金銀錯”工藝能夠繼續傳承,發揚廣大!
【郭登攀編輯整理】

掃一掃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