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新國標詳細解
2018-07-12 作者: 瀏覽:28999 來源:中國紅木藝術家具網
摘要
紅木新國標詳細解
從2018年7月1日起,紅木舊國標(GB/T 18107--2000)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新國標(GB/T 18107-2017)正式開始生效并實施。新舊國標對比,一個最顯明的變化就是由原來的5屬8類33種變為5屬8類29種(見下表)。
紅木新國標(GB/T 18107-2017) |
||||||||
豆科 |
杮樹科 |
|||||||
紫檀屬 |
黃檀屬 |
崖豆屬 |
決明屬 |
杮屬 |
||||
紫檀木類 |
花梨木類 |
香枝木類 |
黑酸枝木類 |
紅酸枝木類 |
雞翅木類 |
烏木類 |
條紋烏木類 |
|
檀香紫檀(小葉紫檀、印度小葉紫檀) |
安達曼紫檀 刺猬紫檀 印度紫檀 大果紫檀(緬甸花梨) 囊狀紫檀 |
降香黃檀 |
刀狀黑黃檀 闊葉黃檀 盧氏黑黃檀 東非黑黃檀 巴西黑黃檀 亞馬遜黃檀 伯利茲黃檀 |
巴里黃檀 賽州黃檀 交趾黃檀(大紅酸枝、老撾紅酸枝) 絨毛黃檀 中美洲黃檀 奧氏黃檀 微凹黃檀 |
非洲崖豆木 白花崖豆木 鐵刀木 |
厚瓣烏木 烏木 |
蘇拉威西烏木 菲律賓烏木 毛藥烏木 |
一、豆科
1、紫檀屬
?紫檀木類
【檀香紫檀】
別名:赤檀、紫榆、酸枝樹,屬于紫檀屬的木材種類繁多,但在植物學界中公認的紫檀卻只有一種,即"檀香紫檀"。俗稱:小葉紫檀、印度小葉紫檀。
檀香紫檀(小葉紫檀)多產于熱帶、亞熱帶原始森林,其中,在印度邁索爾邦地區、緬甸地區出產的檀香紫檀最優。主要的形態特征表現為:密度大棕眼小,木性非常穩定, 不易變形開裂。色澤變幻多樣,從深黑到紅棕,紋理細密。5年一年輪,800年以上才能成材,被稱為“帝王之木”。
由于檀香紫檀(小葉紫檀)異常珍貴,市場上不免有些冒充檀香紫檀的木種出現:
第一種是盧氏黑黃檀(大葉紫檀):由于和檀香紫檀(小葉紫檀)極為相似,單靠傳統的經驗和純粹的木材解剖的理論很難區分,至今,仍存在著爭議。爭議歸爭議,兩者之間還是存在著區別:檀香紫檀(小葉紫檀)有熒光反應,盧氏黑黃檀(大葉紫檀)無;檀香紫檀(小葉紫檀)射線組織同形單列,盧氏黑黃檀(大葉紫檀)射線組織單列,兩列可見。
第二種是科檀:有觀點認為是科特迪瓦欖仁木,有觀點認為不是,并指出,這并非指單一的某個樹種,市場上至少兩種以上誤稱為“科檀”的。科特迪瓦欖木,心材黃褐色或粉紅褐色,氣干密度0.51g/cm3 ,其材色和密度與檀香紫檀(小葉紫檀)相差太大;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叫科特迪瓦艷麗欖仁,其心材黃褐色,有時帶有黑色條紋,氣干密度0.54g/cm3 其材色和密度也是與檀香紫檀(小葉紫檀)相差太大。據周默生先生的《紫檀》一書中介紹說:所謂的”科特迪瓦紫檀“,鋸解時并無任何香味或其它氣味,鋸末為淺紅色,木材表面特別是接近原木中心部位一般呈貢黃色、金黃色夾雜有郁金香色,接近原木外表部分顏色猩紅色,大約30-40分種后,顏色逐漸變紫紅并趨于一致......但密度接近1.00g/cm3 或大于1.00g/cm3 。經中國林科院木材研究所檢測此種木材為”豆科黃檀屬紅酸枝木的一種“,學名未定。
第三種是澳洲血檀(桉木),主要產于為澳大利亞,密度大于1.00g/cm3 ,從該木材的空洞、心材的顏色和密度來看,與檀香紫檀(小葉紫檀)確實有幾分相似,但經鑒定該種木材屬于桃金娘科的桉木。它與檀香紫檀(小葉紫檀)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澳洲血檀的木料粗大,較圓較直,放久了,顏色不會發黑,無熒光反應。
第四種膠漆樹,市場上有人曾經把膠漆樹稱為”尼泊爾紫檀“,并用它來冒充檀香紫檀(小葉紫檀),這種木材單管孔,少數徑列復管孔,具有豐富的紅色樹膠和侵填體;軸向薄壁組織豐富,離管帶狀(4~10年細胞)及環管狀:木射線非疊生,單列射線,高多為4~15個細胞,射線組織異型單列;具有正常的徑向樹膠道。它與檀香紫檀(小葉紫檀)的主要區別在于:在材身上看不到波痕;軸向薄壁組織環管束狀及離管帶狀;射線組織異型單列;有正常徑向樹膠道;密度較小(浮水);無熒光反應。
第五種小葉紅豆,主要分布于廣西、廣東、湖南、福建、貴州等地,隸屬于蝶形花科紅豆屬。散孔材,管孔在肉眼下可見,含樹膠。木射線肉眼下可見。波痕放大略見。主為單管孔,少數2-3徑列復管孔。木射線局部疊生,單列射線甚少,多列射線寬2-4個細胞,具連接木射線。射線組織同形單列及多列,稀異形III型。氣干密度0.83-0.86g/cm3 。它與檀香紫檀(小葉紫檀)之間的主要區別在于:小葉紅豆氣干密度較小(0.83-0.86g/cm3 浮水);薄壁組織量多,翼狀、聚翼狀(短或長弦帶)及輪界狀;無熒光反應。
第六種海紫檀(交趾黃檀),它與檀香紫檀(小葉紫檀)的簡易區別在于:有酸臭味,無熒光反應。
第七種印度紫檀,檀香紫檀(小葉紫檀)僅產于印度,許多人就誤以為印度紫檀就是檀香紫檀(小葉紫檀),其實,這兩種木種都屬于紅木國標中的紫檀屬,但檀香紫檀(小葉紫檀)屬于紫檀木類,而印度紫檀屬于花梨木類。從質量和顏色上非常容易區分。
第八種南美蟻木,市場上又稱”南美紫檀“,屬于南美蟻木紫葳科蟻木屬。這種木村心材新切面灰色,久則轉為灰綠色或橄欖褐色;具淺色條紋。心材管孔內含黃綠色沉淀物。軸向薄壁組織翼狀、聚翼狀;氣干密度0.81-1.02g/cm3 。它與檀香紫檀(小葉紫檀)相差很大。
?花梨木類
【安達曼紫檀】:
是常綠喬木,生長于安達曼群島,最佳環境是接近海平面約90米的海拔范圍內,排水好的丘陵下坡和寬闊的河谷,可長至15米左右,直徑可達60厘米左右。散孔材,半環孔材傾向明顯;生長輪肉眼可見;木材顏色為紅色帶紫,在陽光紫外線的照射,材色會變深并變紫,心材顏色為紅褐色至紫紅褐色,且帶有黑色條紋;生長輪內部的管孔,用肉眼可見;軸向薄壁組織和木射線,在放大鏡下波痕略微可見;結構細膩、紋理交錯,并且有鹿斑花紋;用水浸泡,可見液黃褐色,并帶有熒光;木材強度和硬度都較大,同時適合油漆、上蠟和加工。
有關于安達曼紫檀的市場前景,可參考《2015-2020年中國安達曼紫檀市場競爭格局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一書。
【 刺猬紫檀】:
主產于熱帶非洲:岡比亞、科特迪瓦、幾內亞比紹、馬里、塞內加爾、莫桑比克西部等非洲國家都有出產。刺猬紫檀為散孔材,半環孔材傾向明顯,生長輪頗明顯;心材橘紅、磚紅或紫紅色,常帶深色條紋,劃痕可見至明顯;香氣無或很微弱,結構細,紋理交錯;木屑放在嘴里嚼一嚼吐出來,口水變成褐色,口腔有點光滑感;光澤強、量重、握釘力強;刨面光滑,木材性質穩定,不易變形、開裂,耐腐,不生蟲,顏色不褪;心材板放在陽臺上2年,表面沒有老化現象,抹去灰塵,還是那么新鮮。據法國《熱帶木材的物理力學性質》(1955、1964年)對塞內加爾(岡比亞鄰國)產的刺猬紫檀報道,干縮率:徑向3.5%、弦向7.4%,體積8.8%。氣干密度0. 85g/cm3。抗彎強度154.8MPa;抗彎彈性模量11375.7MPa;順紋抗壓強度66.3MPa;橫紋抗壓;強度2.4MPa;抗剪強度1.8MPa;抗劈力19.8N/mm;硬度11.2N。具有耐久性和干燥性。市場上很多商家都認為刺猬紫檀就是非洲花梨、非洲花梨就是刺猬紫檀, 其實這是錯誤的認識,市場上普遍說的 非洲花梨其實是非洲亞花梨,不是刺猬紫檀。
鑒別方法如下:市場上見到的刺猬紫檀有原木、枋材,2—3 m長,直徑12—40cm以上,40 cm以上少量;材身顏色,從黃褐色至深黃褐色帶紅色、紫色或黑色條紋;木屑沉水后,熒光現象不明顯。辛辣氣味微弱,有時會有酸香氣味或酸臭氣味;新切口粗糙,有油性;在放大鏡下,管孔中至細,薄壁組織很豐富。帶狀,波浪狀。
【 印度紫檀】:
印度紫檀,一種植物。別名:櫚木、花櫚木、薔薇木、青龍木、黃柏木、赤血樹。落葉大喬木,高20~25米,樹皮黑褐色,樹干通直而下滑。葉互生,奇數羽狀復葉,下垂;小葉互生,7~12枚,卵形,先端銳尖,基部鈍形,革質,全緣,托葉線形,早落。花金黃色,蝶形,腋生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有香味。莢果,扁圓形,褐色,其中有1~2粒種子,而豆莢的外緣有一圈平展的翅,可幫助果實的散布。花期4~5個月,果期8~10個月,生坡地疏林中或栽培。分布廣東、云南、海南等地。半環孔材或散孔材。生長輪明顯。心材紅褐、深紅褐或金黃色,常帶深淺相間的深色條紋;劃痕未見;水浸出液深黃褐色,有熒光。管孔在生長輪內部,肉眼下頗明顯,弦向直徑最大258μm,平均141μm;數甚少至略少,1~1 2個/mm2;常含黃色沉積物。軸向薄壁組織豐富,在放大鏡下明顯,主為同心層式傍管窄帶狀、聚翼狀及細線狀(寬1~4細胞)。木纖維壁薄至厚。木射線在放大鏡下可見;波痕在放大鏡下明顯;射線組織同形單列。新切面有香氣或很微弱;結構細;紋理斜至略交錯,有著名的Amboyna樹包(瘤)花紋;氣干密度O.53~O.94 g/cm3。此種株間材色和重量差異很大。
印度紫檀木鑒別:觀紋路。紫檀木紋理卷曲明顯,稱為"牛毛紋"。紫檀木的弦切面―――順著樹干主軸或木材紋理方向,不通過髓心與年輪平行或與木射線成垂直的縱切面―――金絲細長稀疏,若隱若現,可見有規則的山峰;掂重量。紫檀木木質細密、分量很重,入水即沉;一個目前最常見的鑒別方法,就是用酒精,刮下一些紫檀木屑,放入酒精中,酒精會變成酒紅色;還可以找來一張白紙,用紫檀在紙上劃過,可見紙上留下紅色的劃痕。
【 大果紫檀】:
俗稱緬甸花梨,屬蝶形花科紫檀屬,是一種高大落葉喬木樹種。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緬甸、老撾、泰國、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西部和新加坡等地。木材為散孔材或半環孔材,生長輪頗明顯。大果紫檀木紋清晰,結構細勻,有些部位有明顯的虎皮紋,非常美觀。而且顏色偏紅,木紋呈淡紅色,木材有一種檀香味的又稱香花梨。
對于原木的鑒別主要有兩種方法:水中浸泡。大果紫檀經水浸泡后,浸出液呈現明顯的藍色熒光。熒光反應是木材或者木屑浸泡在水中一段時間后,木頭滲出的一種機油狀物。剛開始浸泡時不明顯,時間越長越明顯;看切口,用鋸子將原木切開,新切口,油性少,粗糙,無光滑;浮于水
由于大果紫檀的氣干密度為0.80-0.86克/立方厘米,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可取一塊料置于水中,看去浮沉狀態。如果沉于水,則絕對不是大果紫檀。
【 囊狀紫檀】:
又稱馬拉巴紫檀,主產于印度。散孔材,半環孔材傾向明顯。生長輪頗明顯。心材金黃褐或淺黃紫紅褐色,常帶深色條紋;劃痕未見;木屑水浸出液紅褐色,有熒光。主產地在印度、老撾、斯里蘭卡等國家。
木材鑒別:就囊狀紫檀的鑒別來說,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它不下沉;材質觸水干后,會有明顯的痕跡;有花梨木獨特的香味,新切面尤為明顯。
2、黃檀屬
?香枝木類
【 降香黃檀】:
原產地中國大陸最南端徐聞的地方,所以又被稱為徐聞黃花梨、徐聞黃檀木黃花梨木,另有別名為黃花梨、花梨母、降香木、香紅木。與紫檀木、雞翅木、鐵力木并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木。始終位列四大名木之一,現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木纖維壁厚。木射線在放大鏡下明顯;波痕可見,射線組織同形單列(甚少)及多列(2~3列,4列偶見)。新切面辛辣氣濃郁,久則微香;結構細;紋理斜或交錯;氣干密度0.82~0.94 g/cm 。散孔材至半環孔材。生長輪頗明顯。心材新切面紫紅褐或深紅褐,常帶黑色條紋。管孔在肉眼下可見至明顯,弦向直徑最大208μm,平均114μm;數甚少至略少,2~12個/mm 。軸向薄壁組織肉眼下可見,主為傍管帶狀(多數寬1~數細胞)及聚翼狀。生長輪明顯,心材大,棕褐色,邊材淡棕色。 木材紋理為交錯,結構致密,堅硬極重,刨切困難,但精加工后各切面紋理均美觀,光澤油潤,有芳香氣味,耐濕耐浸;干燥后不變形,不開裂,心材極耐腐。
2017年,降香黃檀被列入《中國主要栽培珍貴樹種參考名錄》。
?黑酸枝木類
【 刀狀黑黃檀】:
主產于緬甸。俗稱緬甸黑酸枝。散孔材。生長輪不明顯或略明顯。心材新切面紫黑或紫紅褐,常帶深褐或栗褐色條紋。管孔在肉眼下略見,弦向直徑最大182μm,平均118μm;數甚少至略少,o~12個/mm2。軸向薄壁組織較多,在肉眼下明顯,主為同心層式波浪形,傍管帶狀及細線狀。南京林大教授徐永吉在《紅木鑒別》一文中提出,酸枝在紅木中的地位僅次于紫檀,它分為紅酸枝(專指交趾黃檀)和黑酸枝兩類,刀狀黑黃檀歸為黑酸枝類,并被認為是傳統意義上的黑酸枝。而在上海人老紅木文化情節中,人們以黑料為“貴”,刀狀黑黃檀具備這一特征。
木材鑒定:心材新切面紫黑或紫紅褐,常帶深褐或栗褐色條紋;生長輪不明顯或略明顯。心材新切面紫黑或紫紅褐,常帶深褐或栗褐色條紋,久則變黑;氣味。新切面有酸香氣。
【闊葉黃檀】:
主產于印度、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分布于亞洲的季風雨林中,成熟的樹木耐干旱和地表火,適宜溫度0o C-50o C,濕度40-100%,生長于低矮平原至海拔1500米山地,生長于潮濕而排水性好的深色土壤或石灰質粘土中。闊葉黃檀結構略細,紋理交錯,具生長輪花紋。木材有光澤。氣干密度0.85g/cm³左右。木材堅硬,彎曲強度、抗壓強度高,抗震性能中等,耐用性好,蒸汽彎曲性能好。辨識:木塊在酒精中浸泡,酒精呈紫紅色。
【盧氏黑黃檀】:
俗稱"大葉紫檀",主要分布于馬達加斯加北部,東北部。據馬達加斯加的林業研究所報道,其木材物理、力學性質的數據如下:試材產地,馬達加斯加;試材氣干密度0.95g/cm3;全干干縮率:徑向3.7%,弦向6.7%,體積10.5%;抗彎強度215.7Mpa;順紋抗壓強度77.5 Mpa;硬度12.5N。
它和檀香紫檀(小葉紫檀)之間有著相似之處,之上已介紹過,這里不再贅述。
【 東非黑黃檀】:
別稱:非洲黑檀,莫桑比克黑檀原木外形難看,扭曲而多中空,加工也比較困難,出材率低,大多為直紋,紋理均勻細密;略顯油性;邊材窄,呈白色至淡黃色;心材呈深紫褐色,伴有黑色條紋。結構甚細;紋理通常直;散孔材。生長輪不明顯。管孔在肉眼下可見,弦向直徑最大133μm;平均72μm;數少至略少,5~14個/mm2。軸向薄壁組織較少,在肉眼下通常不見,主為離管型,星散聚合、細線狀及聚翼狀。木纖維壁甚厚。木射線放大鏡下可見,波痕亦然,射線組織同形單列及多列(2列)。
木材氣味很淡,基本沒有人們常說的黑檀的那種酸香和辛辣味,就是有些干干澀澀的味道,用舌尖舔,木材無滋味。在白紙上稍微用力劃,可以看到褐色的條紋,用水浸泡,可出茶褐色的色素,酒精浸泡,馬上出一縷縷的黑褐色素,這些色素短時間內不會散開,非常清晰。進口商往往把東非黑黃檀當作"烏木"或 "黑檀"進口。目前市場上,一些經銷商把它稱之為"紫光檀"、"犀牛角紫檀"。其實,東非黑黃檀既不是烏木,也不是紫檀,而屬于黑酸枝木類。
【巴西黑黃檀】:
常用名:Brazilian Rosewood(巴西玫瑰木),Bahia Rosewood(巴伊亞玫瑰木), Jacaranda(哈卡蘭達)
科學名:Dalbergia nigra
中文名:巴西黑黃檀,亦有稱為巴西黃檀
地理分布:巴西聯邦共和國(位于南美洲)
樹木尺寸:樹高100-130英尺(30-40米),主干直徑3-4 英尺(1-1.2米)
平均氣干密度:52 磅每立方英尺(835公斤每立方米)
基本密度:0.68克每立方厘米,含水率12%時為0.84克每立方厘米
詹卡硬度:2 790磅力(12 410牛頓)
抗彎強度:19 570 磅力每平方英寸(135.0兆帕)
彈性模量:2 020 000磅力每平方英寸(13.93吉帕)
抗壓強度:9 740磅力每平方英寸(67.2兆帕)
收縮率:徑向2.9%,弦向4.6%,全體積8.5%,弦徑比1.6
色澤:巴西黑黃檀(Brazilian Rosewood)的木材顏色從深巧克力褐色至淺的紫紅褐色變化,并具有深色條紋,這些深黑色的條紋有時可以在木材面板上形成獨特的花紋,如蛛網紋(spider-webbing)和山水紋(landscape)等,與黑柿木(Ziricote)的花紋頗為類似。邊材淺黃色,與心材區別非常明顯。
紋理與材質:巴西黑黃檀木材結構中至粗,均勻,管孔中等大小,紋理偏直,個別交錯、螺旋或者波狀。
端面特征:散孔材,中至大管孔無特別排列方式,單管孔及2-3徑列復管孔,其內偶見礦物質的內含物。生長輪不明顯,木射線不借助放大鏡則不可見,軸向薄壁組織帶狀(輪界型可見),離管軸向薄壁組織星散聚合,傍管軸向薄壁組織環管束及同心層細線,有時略顯為翼狀。
耐久性:木材心材極為耐久,并且抗昆蟲侵害。
加工性:手動和機械均易于加工,具有輕微的鈍鋸現象,車旋性和涂飾性好,有時膠黏性困難,因為來自于木材心材很高的天然油脂性。
氣味:木材加工時釋放一種明顯的玫瑰木香氣。
過敏性與毒性:盡管有關嚴重不良反應的報道并不多見,但是巴西黑黃檀(Brazilian Rosewood——巴西玫瑰木)被認為是一種過敏源,主要引發眼睛和皮膚的過敏現象。
價格與可獲取性:木材價格非常高昂,并且其來源往往存在疑問。這種木材的交易被嚴格管制著,所銷售的木材只限于已被聲明為過去遺留下的存貨。
可持續性:巴西黑黃檀(Brazilian Rosewood ——巴西玫瑰木)受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所管制,此附錄的管制最為嚴厲,同時還包括了其木材的制成品。本種是時下所有黃檀屬樹種均受CITES附錄II管制下,其中唯一受到附錄I管制的物種,并且亦位列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之中,在過去的三代,由于自然棲息地的縮小和被開采,種群下降幅度超過20%。
利用:單板,高級家具,細木工,地板,樂器(聲樂吉他,鋼琴等),車旋制品和其他小型木工制品。
評論:巴西黑黃檀即巴西玫瑰木(Brazilian Rosewood)如同古巴桃花心木(Cuban Mahogany)和柚木(Teak)那樣,享有世界聲譽,在歷史上,這種木材幾乎就是Rosewood(本平臺注釋:Rosewood在中國大體等效于指代紅木、又譯成黃檀木或者酸枝木)的代名詞,因為最多的Rosewood制成品就來自這個樹種。由于巴西黑黃檀具有很好的強度,硬度,穩定性,花紋和音質效果,故從地板到木琴鍵都可見其蹤影。但正是因為如此才激發了對這個樹種的高需求,結果供應量逐漸萎縮,最近幾十年來的持續開采終于在1992年被終止,因為當年CITES將這個樹種列入附錄I,木材和制成品的國際貿易均被禁止。隨之而來的就是其他黃檀屬的樹種用于替代巴西黑黃檀,這里面有闊葉黃檀(East IndianRosewood——東印度玫瑰木),伯利茲黃檀(Honduran Rosewood——洪都拉斯玫瑰木)和微凹黃檀(Cocobolo)等,不過最類似的還是亞馬遜黃檀(Amazon Rosewood,學名Dalbergia spruceana)。
【亞馬遜黃檀】:
主產于巴西。商品名為jacararda,brazilianrosewood。散孔材。生長輪明顯。心材紅褐、深紫灰褐,常帶黑色條紋。管孔在肉眼下可見,弦向直徑最大323μm,平均1 92μm;數甚少至少,1~5個/mm2。軸向薄壁組織在放大鏡下明顯,細線狀(寬多數1細胞),環管束狀明顯。木纖維壁甚厚。木射線在放大鏡下可見;波痕不明顯;射線組織同形單列及多列(多數2列)。酸香氣無或很微弱;結構細;紋理直至略交錯;氣干密度o.90 g/cm3。
【伯利茲黃檀】:
伯利茲黃檀別名大葉黃花梨。伯利茲黃檀產地為中美洲,主產于伯利茲。木材具光澤;新鮮切面略具香氣,久則消失;滋味不明顯或略苦;紋理直至略交錯;木材結構細,略均勻;甚重(基本密度0. 75~0.88g/cm3,氣干密度0.93~1.19 g/cm3);強度高。 木材氣干有明顯開裂傾向,建議進行窯干。天然耐腐性強,但抗蟻性能中等,木材鋸、刨加工性能中等,工具易鈍,車旋及精加工好。
?紅酸枝木類
【巴里黃檀】:
拉丁名:Dalbergia bariensis
商品名:Asiatic rosewood、Neang nuon
俗稱:柬埔寨紅酸枝、老撾紅酸枝、紫酸枝、花枝等。
科屬名:蝶形花科、黃檀屬
樹木及分布:喬木,產柬埔寨、老撾等地。
木材宏觀特征:心邊材區別明顯,邊材色淺,心材新切面紅褐色至栗褐色,常帶深淺相間的黑褐或栗褐色條紋。生長輪不明顯或略明顯。管孔肉眼下略明顯至明顯,單管孔,少量徑列復管孔,管孔含深色樹膠。軸向薄壁組織放大鏡下可見,豐富,主為帶狀及環管狀。與射線相交呈網狀結構明顯。木射線在放大鏡下明顯。波痕放大鏡下可見。無酸香氣或微弱。
木材微觀特征:散孔材,單管孔及徑列復管孔(2~9個)。導管橫切面近卵圓形,導管中含有樹膠,單穿孔。木纖維壁較厚。薄壁組織主為同心層式細帶狀、聚翼狀,軸向薄壁組織串多為2細胞。木射線迭生,單列射線甚少,多列通常為2~3列,高5~10細胞,射線組織同形單列及多列,異型Ⅲ型。
材性及用途:木材氣干密度為1.07~1.09g/cm3,具光澤,強度高、硬度大、耐腐蝕性強,抗蟲性強,結構細,略均勻,紋理交錯。加工略困難,但精加工后木材表面光滑。用途廣泛,可做家具、工藝品、細木工,是紅木家具的主要用材之一。
【 奧氏黃檀】
拉丁名:Dalbergia oliveri
商品名:Burma tulipwood、Tamalan、chingchan
俗稱:緬甸紅酸枝、新紅木、白酸枝、吐里木(Tuliwood)、特瑪蘭(Tamalan)、秦嬋(Ching-Chan)、緬甸黃檀、濱黃檀、濱紫檀、奧利黃檀、花黃檀、差紫黃檀、欖色黃檀等。
科屬名稱:蝶形花科、黃檀屬
樹木及分布:中至大喬木,樹高約25m,一般為為18~24m,樹徑約1250px,最大可達2m,有低板根,主要分布于緬甸、泰國、越南、老撾等地的混交林中。木材宏觀特征:心邊材區別明顯,邊材色淺,黃白色,心材新切面淺紅色至深紅褐色,常帶明顯的黑色條紋。生長輪明顯或略明顯。管孔肉眼下可見至明顯,單管孔,少量徑列復管孔,大小不一。導管中常含黃褐至紅褐樹膠,軸向薄壁組織豐富,肉眼下明顯、帶狀、翼狀,與木射線交叉呈網狀結構略明顯。木纖維壁厚,木射線在放大鏡下明顯。波痕放大鏡下明顯。木刨花或木屑酒精浸出液呈紅褐色。新切面或水浸濕木材具酸味。
木材微觀特征:散孔材,有半環孔材趨勢,單管孔及徑列復管孔(2~4個)。導管橫切面近卵圓形,導管中含有樹膠或沉積物,導管分子迭生。單穿孔。木纖維壁較厚。薄壁組織主為同心層式細帶狀、聚翼狀及星散狀,軸向薄壁組織串多為2細胞。木射線迭生,射線組織同形單列及多列,單列射線甚少,多列通常為2~3列,高4~9細胞,有異型Ⅲ型傾向。
材性及用途:木材氣干密度為1.00g/cm3,具光澤,強度高、硬度大、耐腐蝕性強,抗蟲性強,結構細,略均勻,紋理直或交錯。加工略困難,但精加工后木材表面光滑。用途廣泛,主要用作高級家具(紅木家具)、工藝品雕刻、裝飾單板、運動器材等。
巴里黃檀和奧氏黃檀在“紅木”國家標準GB/T18107—2000《紅木》中同屬紅酸枝木類,它們之間有著許多相同或相似之處,如科屬、植物類型、樹木分布緯度、樹干規格、材質、結構、管孔類型、射線組織細胞、軸向薄壁組織、穿孔板等特征,同時也存在著不同點,其主要表現在:
①心材顏色——二者較接近,但仔細觀察,巴里黃檀的顏色較奧氏黃檀的深,奧氏黃檀有點泛白。
②紋理——二者紋理均有交錯,但巴里黃檀的花紋細而密、黑色條紋也比較多而深,而奧氏黃檀的花紋較少,有魚鱗狀花紋。
③生長輪明顯度——巴里黃檀的生長輪不明顯或略明顯,而奧氏黃檀的生長輪比較明顯,肉眼下可看到。
④射線與薄壁組織相交程度——巴里黃檀橫截面的射線與薄壁組織相交明顯的呈網狀結構,而奧氏黃檀橫截面上射線與薄壁組織相交呈網狀結構的特點不明顯,只是局部有出現。
⑤軸向薄壁組織——巴里黃檀的薄壁組織為同心層式細帶狀,帶寬多為2細胞,翼狀、聚翼狀不明顯,而奧氏黃檀的薄壁組織為同心層式帶狀,帶寬多為2~3細胞,翼狀聚翼狀明顯。
⑥重量——從其氣干密度上看,二者的氣干密度相差不大,但一般情況下巴里黃檀總是稍微的會比奧氏黃檀重。
從微觀角度上看,二者的內部結構非常相似,但還是有一個比較大的特點可將二者區分,那就是二者的射線組織,二者的射線組織均主要為同形單列及多列(2~3),單列射線甚少,但巴里黃檀的多列射線中出現較多的三列射線,而奧氏黃檀中幾乎沒有三列射線出現,同時巴里黃檀的射線細胞比奧氏黃檀的射線細胞大。從射線組織的形狀來看,巴里黃檀的射線組織比較矮而胖,而奧氏黃檀的射線組織相對的比較高而瘦。
【 賽州黃檀】
【中文名】賽州黃檀
【拉丁文名】(Dalbergia cearensis Ducke)
【別名】紫羅蘭酸枝
【科屬】豆科(Fabaceae);黃檀屬(Dalbergia)
【類】紅酸枝木類
【主要商用名】國王木,如Kingwood、Brazilian kingwood(英語國家),K?nigsholz(德國);另一主要商用名稱是紫羅蘭木,如Violet wood、Violetta(英語國家),Pau violete(巴西塞阿臘州),Pau violeta(巴西巴伊亞州),Bois de Violette(法國),Palo violeta、Madera violeta(西班牙和部分美洲國家),Legno viola(意大利),Violettehout(荷蘭)。
賽州黃檀分布區域在巴西聯邦共和國東北部,具體的范圍位于南緯5~15°,西經38~45°的地帶。這個樹種的主要產地在塞阿臘州(Ceará);其次是皮奧伊山區,包括伯南布哥(Pernambuco)和帕拉伊巴(Paraíba)兩州的西部及皮奧伊州(Piauí)南部;再向南分布到巴伊亞州(Bahia)內地沿圣弗朗西斯科河流域延伸至米納斯吉拉斯州(Minas Gerais)北部。
賽州黃檀的產地位于巴西高原東北部的低矮丘陵地帶,氣候炎熱而干旱,年平均氣溫25~29 ℃,年降雨量200~800 mm,少數地區可達到1 000~1 600 mm。該地區由于氣候和人為原因導致水土流失嚴重。這種環境下所形成的當地特有地表面貌被稱為卡廷加(Caatinga),意思是白色的植被,是以耐旱多枝的帶刺植物(如仙人掌,鳳梨等)和灌木、矮樹叢為主要景觀的熱帶稀樹草原,海拔多在1 000 m以下,地質構造為古老的前寒武紀巖石。卡廷加相對封閉的內地被稱為塞爾陶(Sert?o),賽州黃檀主要生長于塞爾陶的密集喬木林區,這些為數不多的林區位于低矮山脈下的深層土壤中,其環境的干旱程度相對較輕,林區內有圍涎樹、香洋椿、正玉蕊、商陸木、因加豆、鐵線子、破布木、綠心葳、斑紋漆、孿葉豆、破斧木和巴西蠟棕等不少有價值的林木。
賽州黃檀是小至中喬木。樹干直,樹高可達30 m,但18 m以上者很少。胸徑可達60 cm,通常25~40 cm。樹皮和枝、葉均光滑。托葉易落;葉復合狀,小葉5~7片,長3.5~4.5 cm,寬2.0~3.5 cm,淺綠色;小葉呈現倒卵形,光潔無毛。花淺黃色至白色,花冠長4.5 cm;花序聚傘狀,非集于葉軸上,排列緊密,但常頂生或腋生;花瓣為圓形、倒卵形、長橢圓形直至過渡到方形;花萼無毛,萼齒大小不一。莢果長5~7 cm,寬1.5 cm,內含一枚種子;未成熟的莢果綠色,成熟后變成褐色。據美國密蘇里植物園和紐約植物園的植物標本室的記錄顯示這個樹種在伯南布哥州的黑山生物保護區(Reserva Biológica da Serra Negra)生長于紫色的砂質土壤中,多為高2.5~4.0 m的灌木或小喬木;在巴伊亞州和塞阿臘州的卡廷加地帶生長于橙色砂土,為多分枝的小喬木。
這批紫羅蘭酸枝(賽州黃檀,Dalbergia cearensis)是從巴西東北部采伐運至該國南部的巴拉那瓜港(Paranaguá),再被裝入貨柜通過海運來到上海的,是中國國內首次批量進口該樹種商品材。現場觀察通常被加工成長1.2~2.3 m的鋸枋,端面呈現矩形,邊長8 ~25 cm不等,因樹種珍貴,在出產國離岸時全部使用合金鋼條封裝打包,外覆黑塑布,鋸枋端面涂臘以防開裂。木材心邊材區別非常明顯,邊材象牙白色至象牙黃色,有時偶有淺色條紋出現。心材新切面時為粉紅褐色、紫紅褐色,暴露在空氣中會轉為暗紅褐色,具頗密和規則的紫褐色或黑褐色條紋,從端面看可見很多同心環型黑色條紋,很美麗。板面上常見由死節形成的渦紋像一個小旋渦,由里向外波浪無限。
賽州黃檀雖然被叫做紫羅蘭(Pau violeta),但是其心材材色卻不像是紫心木(Purpleheart)那樣的深紫色,而是有較多的紅色和粉色色調。據國外木工愛好者介紹,這種木材外表為紅色,新鋸切面顯現為紫色,與光線和空氣接觸不久后紫色消失,變為褐色,最終轉變為蜜黃色或琥珀色,但總是比巴西郁金香酸枝(商用名Brazilian tulipwood,學名Dalbergia decipularis)的色澤深。墨西哥所出產的國王木(學名Dalbergia congestiflora,中文名密花黃檀)的心材顏色與賽州黃檀相比較而言則更偏向紫色。
賽州黃檀是熱帶美洲所有玫瑰木中密度最大的樹種,平均氣干密度1.195 g/cm3(75 lb/pcf)。抗彎強度和抗擠壓強度均高,尤其比巴西黑黃檀(Dalbergia nigra)強度大,抗沖擊強度和硬度適中,詹卡硬度為17 240 N(3 880 lbf)。
賽州黃檀的表面處理性能好,用鋒利刃具切割后可得到接近高度拋光的表面。木材富有油質性,但油質感不及微凹黃檀(商用名Cocobolo,學名Dalbergia retusa),故相對微凹黃檀加工難度小。賽州黃檀因材質重硬,手工加工仍然難度大,易使工具鈍化。操作人員在加工這種木材時,鋸屑和粉末對眼睛、皮膚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會引起不良反應,應注意保護。旋切與膠粘性能均好,釘釘前宜預先鉆孔。干燥宜緩慢,否則易出現明顯開裂。耐久性很好,抗真菌、白蟻侵害。
賽州黃檀用于鑲嵌細木工,小型工具柄,樂器和木雕等,因黑色直紋明顯,弦切面宜作吉他背板與側板。賽州黃檀在歐洲國家的使用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7世紀中期,當時的西班牙阿拉貢王朝的一把瓜達盧佩琴(Guadalupe Vihuela,是一種彈撥樂器)部分采用了歐洲黃楊木(Buxus sempervirens)和賽州黃檀(Dalbergia cearensis)膠合制作。賽州黃檀作為家具用材的主要流行于18世紀的法國,英國以及低地國家荷蘭,其中法國路易十五時期的王室家具較多地使用了這種木材而使之名聲遠揚。
賽州黃檀木材新切面呈現鮮明的紫羅蘭色,在年代久遠的西洋家具上則為琥珀褐色,其明顯的黑色直條紋給國人以“酸枝底色,黑檀紋理”的感受,凸顯其高貴的品質,與西方國王木的名氣相輔相成,在我國的《紅木》國家標準(GB/T 18107-2000)中也被列入酸枝木類的范疇,故名紫羅蘭酸枝。這個樹種樹木小,生長環境惡劣,且有著較長的使用歷史,因而現在也成了瀕危保護物種,在產地出口受到非常嚴格的限制,只能小批量進入我國,相當珍稀,進口商不以材積為標準出售,而是按材重論價。鑒于紫羅蘭酸枝曾經是法國王室家具的重要用材,已經擁有特定的文化背景,所以建議國內家具廠商在加以制器利用時,宜選用西洋工藝和造型,并惜材使用。
由于賽州黃檀在木材紋理特征方面與個別樹種有近似之處,而其宏微觀構造卻有顯著特征,所以對于使用者來說,從木材的宏微觀結構來分辨這個樹種是十分必要的。
木材為半環孔材。生長輪在放大鏡下略明顯。管孔在放大鏡下可見,管孔略小,分布均勻,早材管孔1~2列;單管孔及少數2~4徑列復管孔,可見紅色樹膠;單穿孔,管間紋孔式互列,無螺紋加厚。軸向薄壁組織較少,在放大鏡下明顯,環管狀,細線狀及星散聚合狀,缺少連續帶狀的形態。木射線在放大鏡下明顯;波痕在放大鏡下明顯;木射線迭生,單列射線少,高5~8個細胞,多列射線寬2列,高4~10個細胞,射線組織同形單列及多列,有異形Ⅲ型傾向。射線細胞含有少量樹膠,晶體未見。木材具酸香氣;結構細且均勻;紋理直至斜。
賽州黃檀(Dalbergia cearensis)是熱帶美洲酸枝木樹種中最易于鑒定的,其主要特征是管孔弦向直徑小(平均50~100 μm),但分布密度高(20~40個/mm2),這一特點可與其他黃檀屬酸枝木相區別(伯利茲黃檀除外);而其以雙列為主的射線又是與伯利茲黃檀(Dalbergia stevensonii,單列射線為主)和軍刀豆(Machaerium scleroxylon,單列射線)相區分的依據。
熱帶美洲地區黃檀屬樹種十分豐富,其中一些具有深色心材的樹種常以商品名“玫瑰木(Rosewood等)”流通,而在當地可稱作玫瑰木的樹種還有軍刀豆(Machaerium spp.)、同名豆(Tipuana spp.)等。國外學者曾經將巴西郁金香酸枝(Brazilian tulipwood)的樹種判定為絨毛黃檀(D.frutescens var.tomentosa),這一點也出現在國內的相關標準上,現在已確認其樹種應為十躍黃(D.decipularis)。
【交趾黃檀】
俗稱"大紅酸枝", 拉丁學名:Dalbergia cochinchinensis Pierre ex Laness
另一拉丁學名:柬埔寨檀Dalbergia cambodiana Pierre。
交趾黃檀生長于中南半島北緯22°~10°的地區。遍布泰國各地(除最南部和西北部外)和柬埔寨的大多數地區。
散孔材。生長輪不明顯或略明顯。心材新切面紫紅褐或暗紅褐,常帶黑褐或栗褐色深條紋。管孔在肉眼下略見,含黑色樹膠;弦向直徑最大244μm,平均1 04μm;數甚少至略少,2~1 3個/mm2。軸向薄壁組織頗明顯,主為同心層式細線狀(寬1~4細胞,與射線交叉局部略呈網狀或梯狀),稀翼狀。木纖維壁甚厚。木射線在放大鏡下可見;波痕亦然;射線組織同形單列(較多或甚多)及多列(2列成對或2~3列)。有酸香氣或微弱;結構細;紋理通常直;氣干密度1.01~1.09 g/cm³。
鑒別特點:
氣味:紅酸枝開鋸時,木材散發一種辛香,聞之有酸辛味。
顏色:一般為赤紅色或深紅色,在空氣中氧化可呈暗紅色。
木質:堅而重,結構細膩、油質重,可沉于水。
鬃眼:細、小而密。
紋理:木紋質樸美觀,優雅清新,有深褐色或黑色直絲狀條紋。
【 絨毛黃檀】
拉丁學名:Dalbergia frutescens (also Dalbergia decipularis)
英文名稱:Tulipwood
別 稱:巴西黃檀 黃檀木 紫薇檀 粉木 玫瑰黑黃檀 郁金香木
【簡介】木材散孔材至半環孔材。心材淺褐色至栗褐色;木材水浸濕后微具酸味。生長輪明顯。管孔在肉眼下可見,放大鏡下明顯;單管孔,很少數徑列復管孔,偶見管孔團,部分管孔含樹膠。軸向薄壁組織放大鏡下明顯,環管狀、翼狀及輪界狀、星散聚合狀(不明顯)。木射線放大鏡下明顯。波痕略見。胞間道缺如。
【特征】微觀特征:導管橫切面卵圓形,部分略具多角形輪廓:單管孔木材紋理,少數徑列復管孔(2~6個,多為 2~3個) ,管孔團偶見;散生;最大官徑292μrn(多數150~200μrn) ,平均170μrna管間紋孔式互列,多角形,系附物紋孔。單穿孔;導管與射線間紋孔式類似管間紋孔式。軸向薄壁組織主為星散-聚合狀、環管狀、翼狀及輪界狀(寬1~2細胞);軸向薄壁組織串多為2細胞:分室含晶細胞常見,菱形晶體達8個或以上,紡錘薄壁細胞可見:迭生。木纖維壁厚至甚厚,部分纖維含樹膠。
【鑒定和識別】木材具光澤:無特殊氣味和滋味:紋理常直:結構細而勻;木材甚重(氣干密度0.9 ~ 1.19/cm);強度高。木材鋸、刨等加工不難,切面光滑。
【中美洲黃檀】
中文名:中美洲黃檀
英文名:cocobolo palissandre cocobolo
拉丁學名:Dalbergia granadillo
商品名:Cocobolo (或者 Black Cocobolo, Cocobolo Negro, 因為顏色比微凹黃檀深)
科:豆科
屬:黃檀屬
類:紅酸枝木類
產地:墨西哥南部、中美洲
散孔材。生長輪明顯。心材新切面暗紅褐、桔紅褐至深紅褐,常帶黑色條紋。管孔在肉眼下可見至明顯,含樹膠;弦向直徑最大264μm,平均199μm;數甚少至少1~5個/mm2。軸向薄壁組織在放大鏡下明顯,星散聚合、聚翼狀、環管束狀及窄帶狀或細線狀(多數寬1細胞,與木射線相交局部網狀略見)。木纖維壁厚。木射線在放大鏡下明顯(新切面上桔紅色);波痕不明顯;射線組織同形單列,2列可見。新切面氣味辛辣;結構細;紋理直或交錯;氣干密度O.98~1.22 g/cm3。
【奧氏黃檀】
中文名稱:奧氏黃檀
拉丁學名:Dalbergia oliveri Gamble
別 稱:緬甸酸枝
奧氏黃檀,隸屬于蝶形花科黃檀屬,在“紅木”國家標準GB/T18107-2000《紅木》中歸為紅酸枝木類。原有“奧利黃檀”、“花黃檀”、“差紫黃檀”、“紫黃檀”、“欖色黃檀”之稱。中到大喬木,樹高25米左右,一般為18到24m,樹徑約50cm,最大甚至可達2m,主產于緬甸、泰國和老撾等。
散孔材。生長輪明顯或略明顯。心材新切面檸檬紅、紅褐至深紅褐,常帶明顯的黑色條紋;木屑酒精浸出液紅褐色。管孔在肉眼下頗明顯,弦向直徑最大312μm,平均189μm;常含褐黃至紅褐色樹膠;數甚少至略少,l~11 個/mm2。軸向薄壁組織數多,在肉眼下明顯,主為傍管型,聚翼狀及窄帶狀或細線狀(寬1~8 細胞,多數2~4 細胞,常與射線交叉呈明顯的網狀)及星散聚合。木纖維壁厚。木射線在放大鏡下可見;波痕在放大鏡下可見;射線組織同形單列(甚少)及多列(2 列),異形Ⅲ型傾向稀見。新切面有酸香氣或微弱;結構細;紋理通常直或至交錯;氣干密度1.0O g/cm3。
奧氏黃檀,具光澤,紋理交錯或直,結構細,略均勻,心材切面檸檬紅、紅褐至深紅褐,常帶明顯的黑色條紋,儒雅顯謙謙君子風范。硬度大、強度高、耐腐蝕性強,抗蟲性強。加工略困難,但精加工后木材表面光滑。用途廣泛,主要用作高級家具、工藝品雕刻、運動器材、裝飾單板等。
奧氏黃檀的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木質優良,資源有限。奧氏黃檀在未來幾年極大可能會出現稀缺斷層的現象。奧氏黃檀未來上漲升值空間巨大,將是紅木投資收藏最值得出手的潛力股。
2、從歷史與地域來看,在明清民國的一段時間里,奧氏黃檀被作為高檔紅木家具材料而被大量使用。目前,奧氏黃檀的貨源基本都來自緬甸,而緬甸口徑較大的也逐漸比較少了,方料在40cm~50cm之間都已經是極品料,當然也有直徑達到1米的,那是極品中的極品。
3、奧氏黃檀是制作上等紅木家具的好木材,質地精細、木質優良、色澤優雅的特點令其加工適用性較好,而且現在市價不算高,可以考慮藏玩鑒賞。從長時間的升值周期來看,奧氏黃檀工藝品和紅木古典家具的價格行情將會有較好的升值潛力。無論是奧氏黃檀家具本身具備的藝術性、實用性、增值性來看,還是從紅木文化的有序傳承,奧氏黃檀家具都有著獨特的魅力。
如何鑒別呢?
根據木材特征,可以從紋理、心材顏色、射線與薄壁組織相交程度、生長輪明顯度、軸向薄壁組織等。奧氏黃檀,心材新切面檸檬紅、紅褐至深紅褐,常帶明顯的黑色條紋,有魚鱗一樣的花紋;生長輪比較明顯,在肉眼下可明顯;奧氏黃檀的薄壁組織為同心層式帶狀,帶寬多為2-3細胞,翼狀、聚翼狀明顯,奧氏黃檀橫截面上射線與薄壁組織相交呈網狀結構的特點不明顯,只是局部有出現。
奧氏黃檀沒有紅酸枝紅,油性沒紅酸枝大。其加工之后和草花梨有些相似,但商家還沒有傻到用白酸枝來冒充花梨木的份上,因為白酸枝的價格要比花梨木高出許多。但白酸枝顏色較紅酸枝顏色要淺得多,色彩接近草花梨。有時極易與草花梨相混淆。
【 微凹黃檀】
中文名稱:微凹黃檀
拉丁學名:Dalbergia retusa Hesml
別 稱:小葉紅酸枝、可可波羅
從宏觀特征來看,微凹黃檀的木材(可可波羅)是一種硬木,只會開采其心材。它們的心材呈橙色或紅褐色,有深色不規則的紋理。不使用的邊材呈奶黃色,與心材之間有明顯的分界。在被砍伐后,心材是會變色的。表面及質感呈油性,可以重復處理及耐水,故會制作為手槍及刀的把手。它們非常堅硬、紋理纖細及密度高,而且容易處理,能夠產生清澈的音調。它們表面可以打磨成有光澤的。其油性的材質并不適合使用膠水,且會阻礙一些油漆的干涸。
從微觀特征來看,生長輪明顯。心材新切面暗紅褐、桔紅褐至深紅褐,常帶黑色條紋。管孔在肉眼下可見至明顯,弦向直徑最大351μm,平均139μm;數甚少至略少,1~12個/mm2。軸向薄壁組織在放大鏡下明顯,主為離管型,星散聚合、細線狀(多數寬1~數細胞,與木射線相交,局部網狀可見)及聚翼狀、環管束狀。木纖維壁厚。木射線在放大鏡下明顯(新切面上桔紅色);波痕不明顯;射線組織同形單列。新切面氣味辛辣;結構細;紋理直或交錯;氣干密度0.98~1.22 g/cm3。
小至中喬木,高可達13~18m,直徑0.5~0.6m,干形較差,分布巴拿馬、哥斯達黎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危地馬拉、墨西哥等中美洲地區,通常生長在干旱的丘陵地區。
木材氣干密度為0.98~1.22g/cm3,具光澤,強度高、硬度大、耐腐蝕性強,抗蟲性強。結構細而均;紋理直至略交錯。順紋抗壓強度為81MPa,順紋抗彎強度為158MPa。加工性能好,加工后板面光滑,干材尺寸穩定性優。主要用于制作高檔家具及工藝品。
形:微凹黃檀的直徑多數為20-30厘米,少數能達到40-50厘米,木材中心少數有空洞。
色:微凹黃檀木材剛刨切的時候呈黃紅色,因其油性充足,其表面很快氧化,變成橙紅色,并有深黑色條 紋,類似于老撾紅酸枝的黑筋。三個月后,木材的顏色基本穩定。
香:微凹黃檀刨切時有比較濃的酸香味。
密度:微凹黃檀木質堅硬、細膩,油性較大,密度為0.98-1.22g/cm³,與交趾黃檀(俗稱老撾紅酸枝)的密度相當。
微凹黃檀與交趾黃檀的區別:
微觀方面分析
軸向薄壁組織--交趾黃檀的軸向薄壁組織是同心層式帶狀(1~4細胞,多為不規則斷續帶狀)、稀翼狀,微凹黃檀的是星散聚合、帶狀(1~3細胞)、聚翼狀、環管狀;
管孔組合--二者的管孔組合比較接近,但還是有細微的不同之處,橫切面上交趾黃檀有少量的管孔團出現,而在微凹黃檀中并未發現有;
內含物--二者管孔中均含內含物,但交趾黃檀有著豐富的紅色或暗紅色樹膠,而微凹黃檀中部分含有褐色或黑色樹膠;
射線類型--二者的木射線均以單列為主,但交趾黃檀有部分雙列出現,微凹黃檀中雙列射線極少。
宏觀方面分析
干形--交趾黃檀比較通直,而微凹黃檀有一大特點就是髓心部位常有空洞現象,而且空洞中往往有樹根生長進去;
心材新切面顏色--交趾黃檀是暗紅或紫紅色,微凹黃檀是橘紅色,特別要注意的是要看新切面,因為微凹黃檀材色久則變深,變深后的顏色與交趾黃檀的顏色非常接近,此時在顏色上時非常難辨別的,這也是微凹黃檀能冒充交趾黃檀的一個原因所在;
材質--二者的材質均比較光滑、穩定性也比較好,但微凹黃檀的油質感比交趾黃檀的強;
生長輪明顯度--橫切面上看微凹黃檀的生長輪相對的比較明顯;
波痕--弦切面上交趾黃檀的波痕比微凹黃檀的波痕明顯度高;
氣味--二者均有氣味,但交趾黃檀為酸香氣,而微凹黃檀為辛辣味。
紋理--由于微凹黃檀管孔中含黑色樹膠,故在徑切面及弦切面上可看見大量的黑細線及黑點,交趾黃檀中也有,但相對較寬及少得多。
由于對微凹黃檀過度的砍伐,使其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品種,且受到《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保護。在國家公園、保護區及種植地以外,它們已經接近滅絕。
3、崖豆屬和決明屬
?雞翅木類
【非洲崖豆木】
中文名稱:非洲崖豆木
外文名稱:Millettia laurentii
俗 稱:西非雞翅 非洲黑雞翅
非洲崖豆木屬崖豆屬的雞翅木類,俗稱西非雞翅、非洲黑雞翅,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該種常從剛果、喀麥隆等中非地區進口,成批量。
非洲崖豆木,大喬木,高15~18m,胸徑可達1.0m,該屬約200種,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該種常從剛果、喀麥隆等中非地區進口,成批量。樹皮:厚0.5~1.0cm,質較硬,較平滑,易條狀剝離。具光澤;有油性感。紋理直;結構粗而不均勻;質重硬;強度高;干縮甚大。加工略難,易鈍鋸;拋光略難;釘釘須先打孔;彎曲性能極佳。很耐腐。干燥慢,略開裂。氣干密度0.88cm3。適用于高級家具、刨切微薄木、室內裝修、地板、細木工、運動器材、雕刻等。
鑒別方法:
樹皮:厚0.5~1.0cm,質較硬,較平滑,易條狀剝離。外皮灰白色;薄,紙片狀剝落。內皮黃白色至淺黃褐色;韌皮纖維較發達,可撕成絲狀;石細胞分層,在樹皮斷面呈網狀。散孔材。生長輪不明顯。心材黑褐色,常帶黑色條紋。管孔在肉眼下可見;弦向直徑最大366μm,平均197μm;數少,1~9個/mm2。軸向薄壁組織豐富,在肉眼下明顯;主為傍管帶狀或聚翼狀,與纖維組織帶略等寬或稍窄。木纖維厚。木射線在放大鏡下明顯;波痕不明顯;射線組織主為同形單列(數少)及多列(多數2~4列)。香氣無;結構細至中;紋理通常直;氣干密度0.80g/cm3。
【白花崖豆木】
種名:白花崖豆木 (俗稱緬甸雞翅木、黑雞翅)
學名:Millettia leucantha Kurz
科:蝶形花亞科
屬:崖豆屬
類:雞翅木類
產地分布:緬甸和泰國
宏觀特征
中等喬木,緬甸雞翅木的成材期大約150-200年左右,這時高可達7~8m,大多直徑可達30-40公分,粗一些的可達60-70公分,不過很少見,又稱之為“老雞翅木”。木材散孔。材質光滑細膩。心材紫褐色或深巧克力褐色,常帶黑色條紋;與邊材區別明顯。樹心有沙石心,即類似沙石一樣的東西,并呈放射狀的紋路由樹心向外擴展。這沙石心極硬,有時會崩鋸。沙石心在整個樹材中的比例不等,少則20%,多則50-60%。邊材淺黃色。生長輪不明顯或明顯。后者介于較寬纖維組織帶(幾乎無管孔)。管孔肉眼下可見;數少;大小中等;大小不一,分布欠均勻,散生;部分管孔內含褐色或淺色沉積物。密度大,沉于水。軸向薄壁組織肉眼下明顯;數多;傍管帶狀(與機械組織相間排列,常呈同心帶),環管狀及輪界狀。木射線放大鏡下可見;密度中;窄至略寬。波痕肉眼下略見。
微觀特征
導管橫切面為卵圓形及圓形;單管孔,少數徑列復管孔(2~4個),稀管孔團;散生;2~6個/mm2;最大弦徑232μm;平均153μm;導管分子長250μm;大部分管孔內含有樹膠或沉積物;螺紋加厚缺如。管間紋孔式互列,略呈多角形,系附物紋孔。導管分子疊生。穿孔板單一,略傾斜。導管與射線間紋孔式類似管間紋孔式。軸向薄壁組織量多;主為傍管帶狀(不規則,有時為斷續帶狀,寬2~8細胞),疏環管孔,有時側向伸展,翼狀,輪界狀,通常較規則(寬1~3細胞)呈同心線。薄壁細胞具樹膠;分室含晶細胞量多,內含菱形晶體可達17個或以上;疊生。木纖維壁甚厚;與帶狀薄壁組織相間排列;直徑18μm;長1550μm;疊生;紋孔小,常直立。木射線5~8根/mm;疊生。單列射線甚少,高3~13細胞。多列射線寬2~6(多數4~5)細胞;高6~16細胞。射線組織為同形多列或同行單列及多列。射線細胞多列部分多為卵圓形;含少量樹膠;晶體未見。
木材性質
木材光澤弱;無特殊氣味和滋味;紋理直至略交錯;結構中,略均勻。木材甚重(含水率12%時密度為1.02 g/cm3),甚硬;強度高。 干燥性能良好,但有時發生表面細裂紋。木材很耐腐,心材幾乎不受任何菌蟲危害。木材鋸解困難,尤以干燥后為然,最好生材時就進行加工。木材在徑切面呈現深淺相間的條狀花紋,并不特別引人注目,而在弦面呈現羽狀條紋很美麗。在印度臺拉登(Dehradun)木材館展于一塊6英尺(約1.62m)高的標本即具這種花紋。
木材用途
木材花紋很美觀,可用來制造名貴家具、隔墻板,可試用低溫蒸煮旋切裝飾單板,由于木材強度大又耐久,在緬甸多用做柱子、橋梁及農具如耙等。
和鐵刀木的主要區別
白花崖豆木顏色較深,鐵刀木顏色較淺而帶黃,徑面常呈深淺相問條紋。
白花崖豆木密度較大。
白花崖豆木軸向沉香薄壁組織帶狀寬多數4~6細胞,有時為斷續帶狀,鐵刀木軸向薄壁組織帶狀寬多數5~8細胞。
白花崖豆木射線組織多列多數為4~5列,而鐵刀木多數則為2~3列。
非洲雞翅木和緬甸雞翅木的鑒別要點:
同屬于雞翅木,但是不同的樹種;
非洲雞翅木 中文名:非洲崖豆木 拉丁名:Millettia Laurentii 商品名:Wenge,非洲雞翅木, 為產于非洲剛果盆地的非洲崖豆木;
緬甸雞翅木,中文名:白花崖豆木 拉丁名:Millettia Leucantha 商品名:Thinwin,緬甸雞翅木,實為緬甸、泰國出產的白花崖豆木。
木材構造不同
非洲雞翅木木材材性:木材是散孔材;邊材為淺黃,寬度為2.5-7.5cm;心材為巧克力且有深淺間隔的色帶,或是深褐色且有白色的色帶;心邊材區別明顯,生長輪明顯;木材上有一種特殊的鶉雞羽毛花紋;木材一般紋理直,結構中等且均勻,無特殊氣味;很耐腐;具有天然的抗真菌腐化和白蟻的蛀蝕;有豐富的深色樹膠;材質硬且重,氣干密度0.80-0.91g/cm3;木材高度耐磨,干縮小,強度中等。
緬甸雞翅木木材材性:散孔材,生長輪不明顯。心材黑褐或栗褐,常帶黑色條紋。管孔在肉眼下可見;弦向直徑最大232μm,平均153μm;數少至略少,2~9個/mm2。軸向薄壁組織豐富,在肉眼下明顯,主為傍管帶狀或聚翼狀,與纖維組織帶略等寬或稍窄。木纖維壁甚厚。木射線在放大鏡下明顯;波痕略見;射線組織主為同形單列 (甚少)及多列(多數2~4列)。香氣無;結構細至中;紋理通常直至略交錯;氣干密度1.02 g/cm3。
價格和成材率
非洲雞翅木的原料價是3000-3500/立方米,緬甸雞翅木是8000-8500/立方米。而出材率上,緬甸雞翅木還要比非洲雞翅木少25%-30%左右,做成成品后,兩者的售價相差一倍以上。
成品家具的鑒別要點:
看光潔度。緬甸雞翅木光滑細膩,而非洲雞翅木,那些很細致的花紋用它是雕不出來的;
比重量。緬甸雞翅木給人的感覺是特別的重。
區別產品種類。由于緬甸雞翅木大材少,所以多用于制作沙發、明式家具等,非洲雞翅木原材本身較大,就什么都可以做了。
【 鐵刀木】
中文學名:鐵刀木
拉丁學名:Cassia siamea Lam.
別稱:泰國山扁豆、孟買黑檀、孟買薔薇木、黑心樹
鐵刀木俗稱黑心樹、黑心木等,屬于豆科植物,鐵刀木屬,雞翅木類,2000年出版的《紅木標準》將鐵刀木納入紅木行列。鐵刀木原產于印度、緬甸、泰國、越南等亞熱帶地區,中國臺灣、廣東、廣西、福建、云南均有栽植。鐵刀木的木紋較細,紋理呈圈狀,心邊材區別明顯,邊材為黃白色或白色,心材呈暗紅色或紫褐色,露在大氣中呈黑色,又稱黑檀。鐵刀木木材常帶黑色條紋,管孔肉眼可見,新切面有酸臭味或中草藥氣味,滋味微苦。鐵刀木的木材堅硬且重,加工不易,難鋸難刨,鐵釘也難釘入,真可謂刀斧難入,故有鐵刀木之稱,為建筑和制作工具、家具、樂器等良材。
由于鐵刀木的生長周期大約要100年,原木產量較少,因此顯得更為珍貴,成為了僅次于紫檀木、花梨木和酸枝木的上等紅木,其原木市場價格每噸在4萬元左右。另外,鐵刀木木材含有毒性,加工時容易危害人的眼睛,所以在加工時需特別注意。
很多人將“鐵刀木”和“鐵力木”混為一談,誤以為“鐵力木”和“鐵刀木”是同一種木材,只是因為筆誤出現了兩個名字。然而近日名鼎檀紅木專家告訴記者,“鐵力木”與“鐵刀木”不僅是八不扯九不連,且兩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鐵力木隸屬藤黃科,鐵力木屬(非紅木)。鐵力木俗稱:鐵梨木、鐵栗木、鐵棱木、格木、水沉香等等,目前尚不屬于紅木五屬八類34種樹種之內。但鐵力木木材比重大,硬度高,是一種稀有的“重木”,主要分布于亞洲熱帶地區,如印度、越南、緬甸、斯里蘭卡、印尼、馬來西亞及中南半島,我國云南、廣西、廣東等地亦有栽培。鐵力木可細分為粗絲鐵力木與細絲鐵力木兩類,粗絲鐵力木是家具的主要用材,材色呈黑褐色,紋理粗長,棕眼長短不一、分布均勻,有的呈絞絲狀。細絲鐵力木材色呈紅褐色,紋理自然美觀,有點接近雞翅木,手感光滑,包漿好的鐵力木家具近似紅木家具,但仔細辨別也很容易發現其與雞翅木的區別,鐵力木木紋較粗,紋理呈直線。相比其他紅木而言,鐵力木的木價稍低,且有大料,因而明清時期工匠用材較寬松,常用來制作大件家具。隨著紅木木材日益匱乏,鐵力木作為著名的珍貴硬木樹種,在原材料市場日益走紅,身價倍增,成為了生產高檔實木家具的主要用材之一。
二、杮樹科
1、杮屬
?烏木類
【厚瓣烏木 】
英文名稱:African Ebony
規范名稱:厚瓣烏木[烏木類]
拉丁名稱:Diospyros crassiflora
中文科屬:柿樹科/柿屬
英文別名:African Ebony, Nigerian Ebony, Cameroon Ebony
不規范名:黑檀
產地: 喬木,樹高15-18米。熱帶西非 。
◆木文化及木美學
成熟心材色烏黑,有時有空洞。柿屬的深黑色心材者中國稱烏木,日本稱黑檀。按木材外觀中國習慣分為角厚瓣烏木外觀與角烏,茶烏,烏紋三類;日本須藤彰司的《南洋材》中分為本黑檀,條紋黑檀,青黑檀,斑紋黑檀四類。林仰三先生在《紅木考辨》一文中指出柿屬的心材不顯者只能以柿木稱之,不可一概稱為“黑檀”。
◆材性及用途
心材全部烏黑,有時會有深棕色條狀紋路。密度極高,木材氣干密度為1.05g/cm?3;;含油量高,對粘合影響大;加工困難,對刀具的鈍化效果明顯,拋光性能好。適宜于紅木家具、鑲嵌、藝術品、樂器等。
◆木材宏觀特征
散孔材。生長輪不明顯。心材全部烏黑;管孔在肉眼下略見,多數含深色樹膠;香氣無;結構甚細;紋理通常直至略交錯。
◆木材微觀特征
管孔在肉眼下略見,弦向直徑最大102μm,平均54μm;數少至略少,3~8個/mm2。軸向薄壁組織豐富,主為同心層式離管細線狀(多數寬1細胞),頗密,在放大鏡下幾不得見;疏環管狀數少。木纖維壁厚。木射線在放大鏡下幾不得見;波痕未見;射線組織異形單列。
【烏木】
拉丁學名:Diospyros ebenum Koenig
英 文 名:Ebony
別 稱:陰沉木
烏木本質堅硬,多呈褐黑色,黑紅色,黃金色,黃褐色。其切面光滑,木紋細膩,打磨得法可達到鏡面光亮,有的烏木的木質本質已勝過紫檀。其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蟲,是制作藝術品、仿古家具的理想之材。考古學家通過三星烏木復原當時的生存環境破譯了三星堆出土了大量大象牙之謎。一些天然造型的烏木藝術品極具有收藏價值。
根據紅木新國標(GB/T 18107 -2017)識別。放大鏡下幾不得見;疏環管狀數少。木纖維壁厚。木射線在放大鏡下可見;波痕未見;射線組織主為異形單列,2列數少。香氣無;結構甚細;紋理通常直至略交錯;氣干密度0.85一1.17g/cm3;金屬光澤。
鑒別探討:陰沉木的本質是碳化木(特殊地理狀態下,某些特別的樹種自然碳化了的木頭),它介于碳和木之間,有著自己獨特的木質性質;而是否屬于陰沉,一般看碳化的程度,碳化得太厲害反而成煤炭了。至于傳統流傳的辟邪神奇等,那屬于延伸了的文化范疇,往往容易使得大家在鑒別陰沉木時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現代的"烏木"是指在國家紅木標準的一種,木材市場上一般所稱的"烏木"是指黑色非洲烏木,它是樹木樹種的一類別,屬于國家紅木標準的一種。
現代烏木類木材習慣上又分為烏木(角烏)、綠木(茶烏)、烏紋木(烏文)三種,據古籍記載:"角烏"純黑。甚脆:"茶烏"自番舶來,質堅實,置水則沉;"烏文"舶上將來,烏文爛然。在日本,烏木類木材統稱黑檀,據須藤彰司著《南洋材》介紹,黑檀類木材其區別(分類)如下:
(1)本黑檀,心材顏色為純黑色。
(2)條紋黑檀,心材黑色,有灰色或紅褐色的條紋。
(3)青黑檀,心材黑色,在導管中充填綠色的物質而有綠色條紋。
(4)斑紋黑檀,有黑色和灰色的條,編譯不大理石木(Marble wood)、斑紋木(Zebra wood)。中國民間有時也將黑黃檀(D.fusca)、東非黑黃檀(D.melanoxylon)等與烏木類(Disopyros sp)木材統稱"黑檀"。
折疊宏觀特征
心邊材區別明顯,心材黑色或栗褐色。散孔材。生長輪不明顯,管孔在內眼下略見(小至甚小);內含物豐富(多數含深色樹膠)。軸向薄組織豐富,主為同心層式離管組線狀(切線狀)。木射線細至極細,徑面斑紋不明顯,弦面痕未見。木材有光澤。無特殊氣味。結構細而勻,紋理通常直至略交錯。材質硬重。耐腐,耐久性。氣干密度大于0.85g/cm3,通常沉于水。
? 條紋烏木類
【 蘇拉威西烏木】
中文名稱:蘇拉威西烏木
拉丁學名:Diospyros celebica Bakh.
別 稱:印尼黑檀 條紋烏木
常綠闊葉大喬木,樹高可達40m,枝下高通常10~20m,胸徑可達1m,樹皮黑色,有溝槽,呈片狀脫落,片底有條棱。有板根,可達4m。主要產地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
◆木材宏觀特征
散孔材,管孔在放大鏡下明顯,生長輪不明顯;心材黑褐至黑色,略帶醬紫,有黑色及栗褐色條紋;木材具光澤,紋理直、結構細而均勻,材質重硬;樹膠常見,香氣無。
◆木材微觀特征
管孔數略少(5~17個/mm?2;),主為復孔(2-3個管孔相連),少數單管孔,弦向直徑最大179μm,平均118μm;軸向薄壁組織同心層式離管帶狀(寬1~2細胞,多數1細胞),少數疏環管狀‘木射線疊生,射線組織主為異形單列,兩列稀少;常見菱形晶體。
【菲律賓烏木】
中文名稱:菲律賓烏木
外文名稱:Diospyros Philippinensis Gurke
俗稱: 菲律賓黑檀
木材特征:菲律賓烏木,小喬木;主要分布于菲律賓。散孔材。生長輪不明顯。心材黑、烏黑或栗褐色,帶黑色及栗褐色條紋。管孔在放大鏡下可見,含黑或黑褐色樹膠;弦向直徑最大182μm,平均98μm;數甚少,2~8個/mm2。軸向薄壁組織主為同心層式離管細線狀(多數寬1細胞),頗密,在放大鏡下幾不得見;波痕未見;射線組織主為異形單列,2列稀見。木材有光澤;無香氣和特殊滋味;結構甚細;紋理通常直至略交錯;木材干縮大;木材重至深重,氣干密度0.78~1.09g/cm3。
木材分布:主要分布于菲律賓。
木材價值:在國內紅木家具及木皮行業,菲律賓條紋烏木作為名貴的工藝品、雕刻、樂器、木皮、家具原材料,其可能是下一輪黑檀木價格上漲的對象,現每噸售價在16000元-35000元左右。而目前產自蘇拉威西島的“印尼黑檀”市場價格每噸在23000-65000左右(刨切級的現每噸售價為55000-65000元),加里曼丹島產的“印尼黑檀”市場價格現每噸在9000-14000元左右。從目前木皮、家具用材的發展趨勢來看,菲律賓烏木(Diospyrls philippensis)將會逐步替代現有的蘇拉威西烏木(Diospyros celehica)成為市場的主流,其原因是印尼政府出口管制和蘇拉威西烏木資源的日漸匱乏。
木材用途:菲律賓條紋烏木作為名貴的工藝品、雕刻、樂器、木皮、家具原材料。
條紋烏木的種類之蘇拉威西烏木和菲律賓烏木之間的區別:條紋。蘇拉威西烏木的條紋是細、長、密、均勻的,而菲律賓烏木相比之下就顯得比較粗、疏、亂;密度。蘇拉威西烏木的氣干密度是1.09 g/cm3,而菲律賓烏木的氣干密度是0.78一1.09g/cm3。蘇拉威西烏木的密度比菲律賓烏木的密度大,因此也比較重;蘇拉威西烏木的射線直立細胞沒有菲律賓烏木的多。
【毛藥烏木】
中文名稱:毛藥烏木
外文名稱:Diospyros pilosanthera Blanco
喬木,樹高15~18米。主要產地菲律賓。
◆木美學
●材色烏黑油亮
●密度大、結構細膩
●易于車旋與雕刻
◆材性及用途
木材氣干密度0.90~0.97g/cm?3;,加工性能好,切面具黑色光澤和油性感。宜做官帽椅、皇宮椅、沙發、餐桌等高級紅木家具,手鐲、人物或動物肖像工藝品等。
◆木材宏觀特征
散孔材,生長輪不明顯;心材全部烏黑;管孔在肉眼下略見,多數含深色樹膠;香氣無,結構細,紋理通常直至略交錯。
◆木材微觀特征
管孔在肉眼下略見,弦向直徑多數132~200μm,平均137μm,數少,平均3~4個/mm?2;;軸向薄壁組織豐富,主為同心層式離管細線狀(多數寬1細胞),頗密,在放大鏡下可見,疏環管狀數少;木射線在放大鏡下可見;波痕未見;射線組織異形單列。
【編輯整理:郭登攀】

掃一掃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