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典名著 賞中式家裝
——林黛玉向我們介紹“中式家裝”
2018-07-09 作者:郭登攀 瀏覽:48207 來源:中國紅木藝術家具網
摘要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文學名著,它不僅是一部宏大的文學經典,而且被譽為“百科全書”,這其中就包涵著令人如癡如醉的中式家裝......
在《紅樓夢》第三回中,伴隨著黛玉步入榮府的腳步聲,以及她初次登進姥姥家府的那種忐忑不安、還有讓她浮想聯篇的陌生環境中的所有一切,更加使她小心謹慎。也正是她的小心謹慎,才向我們一點一點的展現出榮府的氣派,這當然是指榮府的裝璜了。
“常聽得母親說過,她外祖母與別家不同?!?/span>
不同在何處,緊接著黛玉的腳步聲把我們帶進了一幅場景中,從穿堂的“大插屏”這一細微處,可以看到:“在此處放著一個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span>
這里所說的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用的紫檀正是印度產的小葉紫檀,也就是現如今紅木老國標(GB/T 18107 --2000版本)和新國標(GB/T 18107-2017版本)中的紫檀屬、紫檀木類的檀香紫檀。
小葉紫檀在我國,歷來都是家具用料的上上品,晉朝的崔豹珍在《古今注》中,就有小葉紫檀的記載,并且被列為珍貴木材;明朝的王佐,在《格古要論》中將小葉紫檀定為“異木”。可見,小紫檀在我國歷代的主流文化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看到這里的紫檀架子大理石插屏,不得不提下收藏在北京紫檀博物館內的紫檀雕《清明上河圖》大插屏群雕,被稱之為“東方藝術瑰寶”,它和榮國府的“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相比較,各有千秋......其最大的不同點就在于一實一虛。
鑲嵌了大理石的榮國府的紫檀架子插屏,只是豪華氣派的榮國府里穿堂處的一個點綴罷了,但這正是作者的構思巧妙之處——
接下來依舊是跟隨著黛玉的腳步,把我們帶進一個富有中式風味的庭院:“......穿過一個東西走向的穿堂,向南大廳之后,儀門內大院落,上面五間大正門,兩邊廂房鹿頂耳房鉆山,四通八達,軒昂壯麗,比賈母處不同?!?/span>
這里的寥寥數語把中式建筑風格的“中式之美”表達的淋漓盡致,中式之美,向來注重“回轉”和“吟誦”,而最忌諱直白表露。而反觀現如今的居室布局,可能是受到空間以及設計理念等多種因素的制約,這種“回轉”和“吟誦”更是無從體現。
“......進入堂屋中,抬頭迎面先看見一個赤金九龍青地大匾。匾上寫著斗大的三個大字,是‘榮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書賜榮國公賈源’。又有‘萬幾宸翰之寶’。大紫檀雕螭案上,設著三尺來高青綠古銅鼎,懸著待漏隨朝墨龍大畫。一邊是金蝰彝,一邊是玻璃盒。地下兩溜十六張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對聯,乃烏木聯牌,鑲著鏨銀的字跡,道是:‘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span>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鄉世教弟勛襲東安郡王穆蒔拜手書?!?/span>
當黛玉走進堂屋中所看到的這一切,無疑也是向我們展示出榮國府在客廳的空間陳設上的精心與細心。從黛玉的眼中,我們看到了大匾、大紫檀雕螭案、墨龍大畫、十六張楠木交椅、烏木聯牌等等,而這里所說的楠木就是一直被視為最理想、最珍貴、最高級的建筑用材,在宮殿苑囿、壇廟陵墓中廣泛應用金絲楠木。明朝謝在杭《五雜俎》提到:“楠木生楚蜀者,深山窮谷不知年歲,百丈之干,半埋沙土,故截以為棺,謂之沙板。佳板解之中有紋理,堅如鐵石。試之者,以署月做盒,盛生肉經數宿啟之,色不變也?!?/span>對金絲楠木作了較為詳盡的記載。文中所指烏木,是在缺氧、高壓狀態下的特殊環境中,細菌等微生物的作用下,經長達上千萬年炭化過程形成的烏木。烏木的價值可想而知。而在《紅樓夢》中,作者并沒有通過大量的華美詞藻來描述榮國府的氣派豪華,而是突出以小葉紫檀和金絲楠木這兩種材質所打造出的各式裝飾物,從側面來體現出榮國府的那種不可比擬的尊貴之勢。
以上是堂屋廳堂的空間陳設,接下來,黛玉又把我們帶進了王夫人的東耳房,讓我們看到了古時“中式臥室”的布局特征。
“臨窗大炕上鋪著猩紅洋,正面設著大紅金錢蟒靠背,石青金錢蟒引枕,秋香色金錢蟒大條褥。兩邊設一對梅花式洋漆小幾。左邊幾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邊幾上汝窯美人觚,觚內插著時鮮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張椅上,都搭著銀紅撤花椅搭,底下四副腳踏。椅之兩邊,也有一對高幾,幾上茗碗瓶花俱備?!?/span>
這里作者通過黛玉的所見所聞所感,以色彩的點睛之筆、軟飾的觸感營造、味覺的享受、家具的擺設等細節,又極其自然的向我們介紹了中式臥室的陳設。
可以說,在《紅樓夢》中,中式紅木家裝的的引入是從第三回才開始的,也就是說是黛玉走進賈府的那一刻,邊走邊開始向我們介紹著中式家裝的獨特魅力......從這點來看,我們倒要感謝黛玉的細心觀察以及精彩“演說”了。
【編輯:中國紅木藝術家具網】

掃一掃有驚喜!